中國深海考古大邁步!南海沉船遺址提取文物900餘件套

據國家文物局,2023年至2024年,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聯合組隊,對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開展了三個階段的深海考古調查,共提取出水文物900餘件(套)。
當天,國家文物局在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據介紹,一號沉船遺址由核心區、環形區和條形區組成,核心區為船體和大量堆疊有序、碼放整齊的船貨構成的堆積,長約37米、寬約11米,遺址遺物包括陶器、瓷器、銅器、鐵器、竹木器等,數量超10萬件。二號沉船遺址由核心區和散落區組成,其中,核心區南北長約21米、東西最寬約8米,以排列整齊、堆疊有序的原木堆積為主,另有少量陶瓷器、鉛錫器等。
一號沉船遺址三個階段調查共提取出水青花、青釉、白釉、青白釉、紅綠彩、琺華、單色釉、素三彩等瓷器,以及醬釉陶器、銅錢等文物890件(套), 部分瓷器外底有款,款文有「福」「正」「太平」「吳文自造」等;二號沉船遺址三個階段考古調查共提取出水原木、瓷器、陶器、蠑螺殼、鹿角等文物38件。
「這兩處沉船遺址的發現,實證了中國先民開發、利用、往來南海的歷史事實,是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貿易往來與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此次深海考古工作充分展示了我國深海科技與水下考古的融合,標誌着我國深海考古向世界先進水平邁進。」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