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科大成立低空經濟研究中心

為配合國家及香港特區政府的低空經濟發展規劃,香港科技大學昨日宣布成立低空經濟研究中心。港科大將採用跨學科策略,匯聚來自人工智能(AI)、工程設計及商業領域的頂尖學者,以促進低空經濟生態系統的發展,並與公私營界別合作,把科研成果轉化為前沿應用。該中心的無人機緊急救援運送服務等多個研究已準備就緒,可以即時投入試點實測,中心亦已向特區政府遞交低空經濟「監管沙盒」試點項目的申請,為未來的實地測試作好充分準備。
就國家提倡推動低空經濟發展作為新增長引擎的發展戰略,香港特區政府成立發展低空經濟工作組,並推出「監管沙盒」計劃,以匯集業界及專家意見,深入探索無人機在都市環境中的應用潛力。
港科大副校長(研究及發展)鄭光廷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港科大作為頂尖無人機公司大疆的孕育者,加上在工程、人工智能和數據科學等領域的雄厚科研實力,大學在校董會主席兼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創始人沈向洋的啟發和指導下,成立低空經濟研究中心,希望在實境應用、法規修訂及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作出貢獻,提振本港經濟並增強行業營運效益。
港科大低空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默介紹,低空經濟涉及多項關鍵技術,包括空域與航路管理、地空通信與組網、飛行控制與安全、感知與智能,及起降與電力能源設施等,同時亦關乎城市氣象學、移動信息、數據安全和商業、政策與法規等各類跨學科的專業支撐及支援技術,故中心將展開多項研究活動,包括建立城市基礎設施的3D數碼模型,以實現對各種飛行區域的實時管理,並正進行針對無人機噪音排放特徵的研究,建立全面數據庫來收集實驗數據,為降低噪音排放提供預測模型(見表)。
李默透露,部分開發系統及應用程式已可隨時參與試點計劃,例如他領導的無人機自動化緊急應變服務研究,用戶可透過無人機接收醫療必需品,「由科大飛到西貢萬宜水庫只需10分鐘,開車卻要50分鐘,相信無人機緊急救援運送服務可及時到位,搶救生命。」
香港現時對無人機使用有嚴格規管,大型無人機每次飛行須獲民航處批准。李默表示,港科大去年已就此向特區政府提交低空經濟發展「監管沙盒」試點項目的申請,希望在科大清水灣校園附近設立約10平方公里的沙盒測試場,期望申請獲批後可放寬無人機的重量、飛行高度及必須在目視範圍內等的限制。其團隊現時的研發策略是利用小的無人機進行技術研發,再用大的無人機進行驗證,若未來沙盒測試場獲批,將可大大提升研發效率。
被問及本港低空經濟的發展前景,李默認為包括無人機在內的商業應用和技術發展將會相互影響,要重視相關人才的培養,除了院校學科課程外,已在社會工作的從業員、政府有關部門及業界都要接受再教育和培訓。他特別提到,跨域交通運輸是低空經濟非常重要的應用場景,粵港澳大灣區有非常龐大的機遇,將會加強與區內其他城市合作,發掘更多應用場景。
港科大工學院院長羅康錦表示,港科大擁有獨特的設施和科研能力去應對低空經濟中的關鍵挑戰,例如空氣動力學、聲學與噪聲控制研究中心、鄭家純機器人研究院及極智慧城市研究學院等尖端資源,而且科大對相關的專業領域也有涉獵,包括物聯網感知無人機、交通工程、先進空中移動網絡等,希望能貢獻低空經濟生態系統,推動經濟增長並提升市民生活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