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盒」無人機最快下月在港試飛 涵蓋緊急救援等範疇

香港特區政府積極發展低空經濟,推出「監管沙盒」無人機試驗計劃,於昨日公布首批38個試點項目名單,涵蓋緊急救援、物流配送、維修和安全檢查、監測、低空基建設施等不同應用範疇。中國移動香港聯同瑪嘉烈醫院及多間機構合作,提供低空醫療物流配送服務,以提升醫療服務效率。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低空經濟不僅衍生一系列產業,其應用場景亦非常廣闊,希望能在香港「飛得穩、飛得遠」,為市民帶來智慧生活的新體驗。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表示,最快下月便有首批試點項目的無人機運作。
特區政府共接獲由72個申請者提交的「監管沙盒」試點項目申請,經發展低空經濟工作組審閱後,其中38項成為首批推展的試點項目,申請機構包括企業、大學/科研機構、公用事業機構以及政府部門。項目內容涵蓋緊急救援、物流配送、維修和安全檢查、監測、低空基建設施等多個領域及不同應用場景。
低空經濟「監管沙盒」啟動禮昨日上在香港科技大學舉行,李家超、陳美寶和民航處處長廖志勇及多位立法會議員主禮。他們參觀了多個試點項目在場設置的攤位,聽取項目的應用場景和特色介紹,部分試點項目機構更利用無人機進行示範。
李家超在啟動禮上致辭時表示,低空經濟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亦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範例。低空經濟不但可以衍生一系列產業,應用場景亦非常廣闊,潛力巨大,不單能夠提升城市管理和商業效率,更可以為市民帶來智慧生活的新體驗,成為經濟的新增長引擎。
他表示,香港正全力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和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將大力推動科研成果和企業力量連接起來,釋放低空經濟發展潛力,昨日啟動的「監管沙盒」,旨在讓低空經濟「飛得穩、飛得遠」。透過「監管沙盒」讓企業、學術界和政府部門等,以先行先試方式為低空經濟構建示範項目,為創新科技提供安全的試驗田和孵化器,訂出適合香港的低空經濟生態環境。昨日的啟動禮,代表低空經濟開展「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時代。「這時代不再是空中樓閣,而是一道智慧天梯,為我們登高望遠,帶來天際機遇。」
陳美寶致辭時表示,部分試點項目下月起便推行,強調以安全為首要考慮,預計用半年時間收集各項數據,盡快開展第二階段計劃,「結合內地現時實際的運送經驗,以及結合香港創科,包括在安全、防禦的措施,大概會用六個月時間就希望可以完成第一階段試驗項目。隨着航線和基建措施配合,我們日後就可以將有關的試驗項目變成商業運作。」
她表示,特區政府會放寬無人機的應用,運輸及物流局及民航處將向立法會申請修例,放寬《小型無人機令》載重限制,並讓民航處處長可以容許載重及載人航空器的試驗。
陳美寶其後在會見傳媒時表示,多個項目將可在下月左右在不同地方作試驗推行,例如中電透過無人機超視距進行電纜監測,從而減省人手、提高效率,以及提升安全及可靠性;部分沙盒項目在科學園和數碼港進行試驗,包括將物品或物資由園區配送至離島地區。「我們希望隨着航線和基建措施的配合,日後可以將有關試驗項目變成商業運作,惠及離島和偏遠地區居民的日常需要。」
她指出,是次試驗計劃有助試驗定點航線,以及升降的基礎設施,並希望透過人工智能、數據傳輸,在頂層設計儲存大量數據,「例如我們揀選的科學園,其中一個試點,首先會在園區多座大廈的上空進行配送,例如飲品、食品,但運載的物品不是最重要,我們最需要試驗整個配套,以及低空基建措施。在園區試驗後,下一步希望跨越城門河、吐露港至馬鞍山,這個是我們的願景。」
在修改相關法例方面,陳美寶表示會分兩步走:第一步是修訂《小型無人機令》,第二步是參考內地及世界就最新的先進低空飛行儀器會有新的國際標準,將之納入成為一條新的專屬法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