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院士聯盟成立推動全球科技合作 港為總部匯聚百學者

國家定位香港發展成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並支持香港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在全球科技變革與人工智能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技術進步和跨學科國際合作的重要性日益突顯,在此趨勢下,香港科學界領袖與國際院士科學家共同發起成立「國際院士聯盟(IAA)」,並於昨日舉行成立典禮暨首屆「國際院士香江論壇」。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典禮上致辭時指,聯盟作為以香港作總部的國際科學組織,匯聚來自世界各地的100多名著名學者,正符合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與國際人才高地的願景,不僅體現了知識無國界的理念,更肩負着集結全球智慧、加強科學家之間國際合作的重要使命。
香港是國際高等教育和科研樞紐,有約百位當選世界各地科學院組織包括國際知名科學院、工程院、醫學科學院及人文與藝術學院榮銜的國際院士。為進一步提升香港的國際學術影響力與貢獻,一眾頂尖科學家在港成立了國際院士聯盟,期望通過國際合作,共同推進人類學術進步與科技創新。
昨日活動邀得李家超、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及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教育科技部部長王偉明主禮,來自2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50餘名國際院士與250名與會者參與。李家超指出,香港作為聯盟的大本營,正致力培育一個充滿活力的環境,支持創新與技術發展,涵蓋到社區的每個機構和角落。他提到,特區政府已推出多項措施支持創科,包括撥款30億元設立「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計劃」,資助由世界級學者帶領的開創性基礎研究項目。
因應人工智能將在研究和產業轉型中扮演核心角色,特區政府亦會成立人工智能研發院,促進AI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李家超指,相關工作開拓了香港創科發展和國際協作的空間,其中已設立的兩個分別聚焦醫療科技、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的InnoHK平台,便匯聚了超過2,500名來自香港及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和研究人員,而籌劃中的第三個聚焦可持續發展、能源、先進製造及材料的InnoHK平台亦已開始接受申請,他歡迎國際頂尖大學及科研機構積極提交建議書。
國際院士聯盟由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葉玉如擔任主席;聯席主席包括菲爾茲獎得主Pierre-Louis Lions、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George F. Smoot,以及香港大學校長張翔,並由近30名發起成員任執委。
葉玉如在典禮上表示,當今世界瞬息萬變,跨領域、跨界的協同合作需求日益迫切,聯盟的成立正是為了回應這一全球趨勢,香港作為國際化大都市,擁有充滿活力的學術和研究環境,是成立聯盟的理想城市。她期望,聯盟的成立能培育合作文化,打破科技發展的壁壘,推動全球學術界、產業界和決策者之間的跨國界、跨學科合作,促進創新技術的共享與研究成果的推廣、轉化和應用,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地位。
據介紹,聯盟將秉持「開放和包容、平等與合作、誠信與合規、創新驅動」四大原則,以促進「科技、產業與人才」三元融合發展,下一階段聯盟將發揮國際院士智力資源優勢,舉辦高端論壇、學術研討會及國際科學組織間互訪交流活動,匯聚和融通全球頂尖科學力量,圍繞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能源、環境、智慧城市等領域的科學難題搭建協同創新平台,旨在推動人類科學技術進步,並將前沿科技成果轉化為產業解決方案,助力香港構建具有全球輻射力的開放型創科樞紐。
此外,聯盟還將利用國際院士的公眾影響力,持續提升公眾對科學技術的認識與興趣,創造支持創新的社會和文化環境,為香港及其他地區的科學、教育和文化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