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AI競爭力排名 中美兩雄並立

由全球人工智能研究能力排名系統AIRankings最新發布的人工智能競爭力報告(下稱「報告」)表示,從AI成果發表量及世界排名考察全球人工智能競爭力,美國仍以絕對優勢位列榜首,中國作為全球第二與英國拉開斷崖式差距,形成中美兩極並立的世界格局。報告特別指出,2025年開年以來,中國論文發表數量首度超越美國,標誌着全球AI發展格局的轉折點已經到來。報告同時強調,從整體來看,中國與美國在AI領域的論文發表數量與作者數量仍存在顯著差距,從細分領域來看也有明顯「偏科」,在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機器人學、模擬仿真等領域中國仍處於劣勢,有待補足和追進。
該報告指出,其以透明算法整合50多個AI領域頂級會議和期刊,整合了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等八大AI核心領域的數據,對國家、城市、高校研究機構的人工智能研究能力進行評估,得出人工智能競爭力排名及報告結論。
「過去十年,中國與美國的差距不斷縮小。中國2024年全年AI成果發表量相較於十年前增長了近六倍,同期美國的漲幅僅為176.85%。 同時,中國以陡峭的增長曲線與英國拉開差距,中美兩極鼎立的全球AI發展格局初見雛形。」報告指,2022年11月ChatGPT問世以來,中美兩國2023年AI成果發表量均有大幅增長(美國增長17.01%,中國增長31.16%)。2024年,美國成果發表數量與2023年持平,而中國成果發表量持續高速增長,與美國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另外,人工智能競爭力排名顯示,除美中外,英國、德國、加拿大、澳洲包攬第三至第六名,西方國家在AI領域仍具備客觀優勢。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前十名中亞洲國家佔有四席,新加坡(第7名)、韓國(第8名)、日本(第10名)均上榜前十,昭示了AI領域東方力量的崛起。
報告表示,國家、城市和高校維度AIRankings排名的逐年變化共同印證了「世界科學中心東移」的趨勢——中國正成為AI創新的新高地。
香港科技大學數字金融實驗室主任陳卡你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中美的AI發展有各自特點,各具優勢。中國最大優勢在於人才儲備,得益於龐大的人口基數和高等教育體系快速發展,中國為AI領域輸送了大量高素質的人才。人才是AI發展的基石,將為中國AI產業長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而且中國在人才儲備方面的優勢是美國短期難以超越的。相比之下,美國在芯片等硬件方面可能具有先發優勢,但中國在算力方面也不遜色,且隨着國內科技企業的崛起,中美在這一領域的差距也在逐步縮小。
不過,報告中也指出,成就之餘,隱憂尚存。中國與美國在AI領域的論文發表數量與作者數量仍存在顯著差距,細分領域有明顯的「偏科」情況:在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和綜合人工智能研究領域躋身世界前列,在機器學習、機器人學領域表現平平,在認知推理、多智能體系統等領域成果比較匱乏。另外,美國通過對華進行高端芯片出口管制、阻滯學術交流,以及大肆渲染「中國AI威脅論」的輿論攻勢,對中國的AI發展構成了嚴峻的外部挑戰。
該報告還提出建議,中美兩國在認知推理、多智能體系統兩個新興領域的成果發表量較少,中國可以超前布局新興領域、搶佔先發優勢,擺脫在大模型技術路徑上亦步亦趨的被動局面,率先涉足少有人探索的技術領域,主導下一波人工智能技術變革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