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前總理馬哈蒂爾:美帝國走向末路 攔不住中國

儘管早已不再執掌政治權力,但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的影響力依舊不容小覷,這名資深政治家仍在深度參與全球事務。在即將於今年7月迎來百歲誕辰之際,馬哈蒂爾在自己的辦公室接受了多家媒體專訪,暢談對當今世界局勢的看法。
據港媒《南華早報》旗下聚集亞洲新聞媒體《本周亞洲》(This Week in Asia)3日報道,作為馬來西亞任職時間最長的總理,馬哈蒂爾親眼見證過諸多帝國興衰史。如今,他似乎看到了一個似曾相識的衰退模式正在美國上演。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僅百日便掀起諸多混亂,對此,馬哈蒂爾直言不諱地評價道,「特朗普在很多方面都已落後於時代,美帝國時代已走向終結。」
在關稅問題上,報道指出,近年來,在中國生產的部分企業將產能轉移至東南亞地區,推動了該地區的快速工業化發展,也鞏固了中國在全球製造業供應鏈中的地位。
而「反覆無常」的特朗普上任後,他無視美國企業也在貿易全球化中獲益的事實,佯裝「受害」姿態,將關稅矛頭對準了柬埔寨、老撾、越南、緬甸等東南亞國家,還稱這些國家是「欺騙美國的中國同謀」。
對馬哈蒂爾來說,這些關稅以及特朗普的其他政策,是對二戰結束以來世界所努力追求的開放與合作的公然侮辱。他批評道,「我們試圖打破邊界,但他卻在築起壁壘。」
馬哈蒂爾還告訴《本周亞洲》,他認為,特朗普的關稅措施是美國削弱中國更廣泛企圖的一部分,但他並不相信此舉會成功。
馬哈蒂爾強調,「中國擁有技術和能力」來抵禦經濟放緩。他說,「中國的整體市場規模比歐美的市場總和還要大。所以,中國(經濟)會繼續增長,你無法阻止中國。」
作為西方外交政策的長期批評者,馬哈蒂爾還指出,美國不斷挑起與中國的對抗並使之升級,相當於發起了一場非傳統意義上的「戰爭」。
「美國人的想法是,他們必須保持世界老大的地位,所以想盡辦法要阻止中國,」他說,「這就意味着對抗、制裁,以及各種各樣的手段。」
在馬哈蒂爾看來,他並不認為特朗普的行為是一種偏離常態的做法,相反,這恰恰是美國一貫做法的體現,更是其深層地緣政治本能的反映。
他補充說,挑起海外衝突一直是美國外交政策的特徵之一,正如2022年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竄訪中國台灣地區,加劇台海緊張局勢時所做的那樣。
美國《時代周刊》2日刊登的專訪報道中,馬哈蒂爾重申了相同觀點。他指出,美國外交政策中隨處可見的雙標虛偽行徑,正在成為一個明顯且日益嚴重的危險。尤其在台灣問題上,馬哈蒂爾認為,美國故意「激怒」北京,試圖引發一場災難性衝突的發生。
「中國大陸在很早以前就已經有能力對台灣地區採取行動了,但他們選擇不這麼做,」 他解釋說,「美國對此不滿意,因為沒有衝突發生,(它就沒理由向台灣兜售武器)。派佩洛西去台灣幹什麼?就是為了挑釁中國大陸。」
在與美媒的對話中,馬哈蒂爾還批評美國在南海區域進行所謂「自由航行」行動會「破壞地區穩定」,呼籲美國停止此類行動。
他反問道,「假設中國派遣軍艦到加勒比海並在那裡進行(軍事演習),美國會怎麼做?這裡是南海,是亞洲,不是美國。作為一個世界強國,美國應該明智地運用力量,而不是去挑起國家間的衝突。」
《時代周刊》還注意到,馬哈蒂爾在執政生涯中曾對中國在馬來西亞的投資持保守態度,但如今他對來自中國的投資表示歡迎,並且嚴厲批評美國試圖遏制這個崛起中的超級大國。
「他們(中國人)是非常勤勞的民族,技能嫻熟,你無法阻止他們發展壯大。中國將竭盡全力保住市場。」 他說。
馬哈蒂爾也進一步強調,馬來西亞的外交政策長期以來一直秉持中立原則,不會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我們希望與世界友好相處。我們希望與所有國家開展貿易。我們絕不能偏袒任何一方——既不偏袒美國,也不偏袒中國。」
不過,在談到特朗普時,這位曾在位超過24年的資深領導人仍忍不住批評道,「我認為他(特朗普)並不了解這個世界。他落後時代100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