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鄭欽文都越過高山了

良辰/自由撰稿人

在5月14日的WTA1000羅馬站女單八強賽中,中國網球名將鄭欽文直落兩盤擊敗世界排名第一的白俄羅斯選手莎芭蘭卡,終結了此前六戰全敗的紀錄。賽後,鄭欽文坦言:「終於突破了!我一直知道我有擊敗所有人的實力,很開心今天真正做到了。」她的這番話不僅是對自己職業生涯的總結,也像極了當下中國在中美博弈中的姿態——從仰望對手的光環,到看清局勢、堅定自信,最終實現突破。

鄭欽文在賽後復盤時提到,過去面對莎芭蘭卡時,她總是被對方的「世界第一」和「大滿貫冠軍」頭銜所震懾,以至於無法發揮全部實力。「前三次和她交手時,我感覺很憋屈,因為我只發揮出了百分之三四十的實力。」直到她學會「去掉對手的光環」,才真正看清場上的局勢,並像「田忌賽馬」一樣,抓住對手的弱點迎戰。

這一心態轉變,恰似中國在中美關係中的成長歷程。2021年3月,中美在安克雷奇舉行高層戰略對話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擲地有聲地表示:「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這句話的背後,是中國對自身實力的清醒認知——不再被美國的「霸權光環」所震懾,而是以平等姿態與之對話。

過去幾年,美國對華發動貿易戰、科技封鎖、外交圍堵,試圖以「卡脖子」的方式遏制中國發展。然而,這一切一切就正如鄭欽文所言,當中國「去掉對手的光環」後,反而能更冷靜地分析局勢,找到破局之道。無論是華為突破芯片封鎖,還是中國新能源產業逆勢崛起,都證明了中國在壓力下的韌性與智慧。

2025年5月12日,中美終於達成《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在中國的反擊下,美國變相叫停了關稅戰。這一突破,並非偶然,正如鄭欽文所說:「當比賽進入更膠着的階段,我覺得對我是比較有利的,因為我比她更擅長打長回合的球。」中美經貿關係亦是如此——時間站在中國一邊,因為中國經濟的基本盤更穩,產業鏈更完整,市場更具潛力。

鄭欽文提到,她像「田忌賽馬」一樣,抓住莎芭蘭卡的弱點進行針對性突破。這一策略,恰恰是中國在中美博弈中的核心戰術之一。面對美國在高端科技領域的封鎖,中國選擇在新能源、5G、人工智能等賽道加速布局;面對美國的「脫鈎」壓力,中國擴大與東盟、非洲、拉美的合作;面對美元霸權,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

美國的優勢在於金融霸權與科技領先,但中國的優勢在於完整的製造業體系、龐大的內需市場和高效的執行力。正如鄭欽文在比賽中憑藉穩定的「一發成功率」和「減少非受迫性失誤」取勝,中國也在國際競爭中依靠穩健的政策和長期戰略積累優勢。

鄭欽文擊敗莎芭蘭卡後,將在四強賽事迎戰另一位強敵——美國選手高芙。這意味着,突破一座高山後,還有新的挑戰等待着她。同樣,中美經貿關係的緩和,並不意味着博弈的結束。美國對華科技封鎖、地緣圍堵仍會持續,但中國已經證明,她有能力在壓力下成長,並在博弈中找到自己的節奏。

鄭欽文的勝利,不僅是一場體育比賽的突破,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徵——中國和中國人不再被「強者光環」所震懾,而是以自信的姿態迎接挑戰。正如她在賽後所說:「我一直知道我有擊敗所有人的實力。」今天的中國,同樣如此。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