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置樓貪污案 地產業之殤長實之責

翊君/時事評論員
廉政公署近日偵破的長江實業位於安達臣道首置盤的貪污造假案,這宗案件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香港地產界乃至整個社會引發了軒然大波。案件不僅暴露出長實集團對地盤管理出現問題,更對香港地產行業的聲譽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害。
建屋工程出現貪污,特別是首次置業項目,對本港房屋地產業形像的戕害甚深。須知道,首次置業項目本應是政府為解決市民「上車」難題而推出的重要舉措,承載著無數基層家庭的安居夢想。然而,集團部分職員卻在這一關乎民生福祉的項目上大搞貪污勾當,將利益置於公共利益之上,嚴重違背了商業道德和社會責任,讓大眾對地產行業的信任大打折扣。
試想像一下,買樓家庭傾盡家中所有錢財「上車」,原本滿懷期待地等待新家園的落成,如今卻因長實的貪腐行為而陷入擔憂和不安之中,對整個地產行業的信心也隨之動搖。
全部六棟樓宇鋼筋都存在偷工減料的情況,這無疑是對樓宇結構安全的公然挑釁。鋼筋作為建築物的「骨骼」,其數量、規格和位置的準確性直接關係到樓宇的穩固性和耐久性。此次事件中,鋼筋「疏了、少了、細了、沒了、沒扣到,甚至移了位」,如此嚴重的質量問題,即便目前屋宇署稱結構構件主力鋼筋數量比圖則平均少一成以下,未對整體結構構成明顯危險,但誰又能保證在未來的歲月裡,這些隱患不會引發嚴重的安全事故?一旦發生意外,後果將不堪設想,無數家庭的生命財產安全將受到嚴重威脅。
事件背後,凸顯出長實集團監管的嚴重失職。從總承包商員工到分判商東主、員工,再到工程顧問公司駐地盤監督工程人員,如此多的人員參與到貪污造假行為中,卻未能被及時發現和制止,這充分說明長實集團的管理體系存在巨大的漏洞。集團在工程監管方面形同虛設,對分判商和工程人員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約束機制,導致他們為了一己私利,不惜鋌而走險,置建築質量和公共安全於不顧。
長實集團及長和集團的大股東為李氏家族,在香港商界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此次事件卻讓這個曾經的商業傳奇蒙羞。在香港起樓出問題,在海外賣巴拿馬港口經營權又妄顧國家安全,長和系集團的種種行為,實在難以稱得上「為商有仁」。作為長和系標誌性人物,誠哥是不是應出來就一連串事件作出交代呢?
一個真正有擔當的企業,不僅要在商業上取得成功,更要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維護國家和社會的利益。長和系集團似乎沒有做到這一點,其短視和自私的行為,不僅損害了自身的形像,也給整個香港社會帶來了負面影響。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