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次季GDP升3.1% 連續10季正增長

香港經濟保持穩健擴張勢頭,連續10個季度實現正增長。特區政府昨日公布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GDP)修訂數字,按年升3.1%與初值相同,略高於上季3%的增幅;經季節性調整後按季比較,GDP進一步上升0.4%,亦與預估相同。署理政府經濟顧問林幗瑛昨表示,受惠亞洲尤其內地經濟持續穩步增長,加上本地就業收入持續增加、股市暢旺及樓市回穩,利好香港經濟的各個環節,預計本港經濟在今年餘下時間保持增長,維持全年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增長2%至3%的預測,與5月覆檢時相同。
特區政府昨發表2025年半年經濟報告和第二季度的本地生產總值修訂數字,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在第二季按年增長3.1%,高於上一季3%的增幅。縱觀香港半年經濟成績單,每一項都呈現向上勢頭。其中,出口數據尤其亮眼。在外部需求強韌,加上美國暫緩關稅措施而令部分貨物搶先付運,第一季出口上升8.4%後,第二季增幅加快至11.5%,實現雙位數增長。
受惠於訪港旅遊業強勁增長、跨境運輸量擴張,以及金融及相關商業服務活動在港股暢旺下表現活躍,服務輸出繼上一季增6.3%後,第二季顯著擴張7.5%。本地方面, 之前一年因港人北上等市民消費模式改變,私人消費開支表現疲弱,惟第二季度扭轉過去連續4季下跌勢頭,回穩上升1.9%。
林幗瑛昨在記者會指出,政府預計本地經濟在今年餘下時間可望保持增長,主要利好因素包括,亞洲尤其是內地經濟持續穩步增長,加上本地就業收入持續增加、股票市場暢旺,以及住宅物業市場回穩,將會利好香港經濟的各個環節。政府多項提振消費、吸引投資以及開拓市場的措施,亦會為本港經濟提供進一步支持。
不過,她提到,美國在8月初公布的關稅水平仍然偏高,對部分商品的關稅政策不明朗,這些因素對國際貿易流向以及美國當地通脹和經濟活動的影響或會在今年稍後時間陸續浮現。此外,美國減息步伐的不確定性亦會影響本地投資氣氛。香港經濟往後的增長動力將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這些因素如何演變。
中美4月達成首階段關稅「休戰」協議,帶來「搶出口」效應,使第二季出口增幅加快至11.5%,本月亦再達成多90日的關稅「休戰」協議,「搶出口」效應會否持續到第三季?林幗瑛對此回應指,7月仍會看到一定程度的搶出口效應。從8月起,美國對多個經濟體(包括香港緊密貿易夥伴東盟)徵收較高的關稅,將如何影響香港的貿易以及全球貿易流向,還需要更多數據支持和持續觀察。
對於美國利率走勢將對香港資本市場帶來的影響,林幗瑛認為,美國減息的預期已經提出很久,但最近的經濟數據顯現出一些反覆。美國勞工市場相對疲軟,通脹則略有上升。市場普遍預期未來幾個月美聯儲可能會減息50個基點,但這項預期也存在變數,主要取決於美國經濟的發展狀況。「不論是樓市還是股市,對利率變動都非常敏感。如果美國果斷減息,當然會帶來一定的支持;但如果持續不減,反而可能引發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