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將打造全球固定收益及貨幣中心

為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長期競爭力,證監會與金管局昨聯合發布香港《固定收益及貨幣市場發展路線圖》,圍繞四大支柱提出10項關鍵措施,包括促進一級市場發行、加強二級市場流動性、擴大離岸人民幣業務及發展新一代基建等,助港成為全球固定收益及貨幣中心。金管局及證監會昨均表示,《路線圖》旨在提升市場流動性與創新能力,推進香港成為全球固定收益及貨幣中心的地位。金融業界亦看好《路線圖》將進一步強化香港離岸人民幣樞紐地位,料投資者將有更多收息產品選擇。
《路線圖》提出10項倡議,旨在鞏固本港現有優勢,包括進一步吸引發行人以香港作為集資樞紐,並為發行人及投資者提供風險管理及流動性管理工具;同時,強調開拓新局面,包括提升離岸人民幣的使用規模和流動性,以及發展新一代金融基建以賦能市場創新(詳見另表)。證監會主席黃天祐強調,香港的固定收益及貨幣市場是全球資金流動的重要引擎,對提升本港的國際地位及長遠發展具深遠影響,他相信這份《路線圖》將引領市場邁步向前,為發行人、投資者及中介機構帶來長遠裨益。
金管局總裁余偉文亦認為,《路線圖》目標不僅是發展市場,更要提升市場質素、韌性及連結性,意味市場要支持創新,無論是透過新工具,例如代幣化債券或透過整合和嵌入技術,跨平台、跨地域及跨資產類別,又或是透過滿足日益增長的綠色及社會責任產業需求。他留意到,市場對內地及人民幣資產的興趣持續增加,認為香港具備有利條件,推動人民幣在貿易、投資及結算上更廣泛應用。過去10年,亞洲固定收益市場發展迅速,亞洲國際債券發行量年均增長率達16%,遠高於全球不到4%的平均增長,當中香港是主要推動力,佔去年亞洲國際債券發行量近三成,持續位居區內領先地位。
余偉文續指,未來將從三大方向推動市場發展,以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包括持續支持金融創新,包括發展代幣化債券等新型工具,推動技術跨平台、跨地區及跨資產類別整合,並滿足綠色及社會責任投資需求;進一步深化市場流動性,提供更高效的風險管理工具;通過把握人民幣國際化機遇,依託中國經濟影響力與貿易夥伴關係的提升,助力人民幣在貿易、投資及結算領域的更廣泛應用。
他形容,香港在固定收益及貨幣市場具備先天優勢,當局將結合政策創新和基建升級,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參與,並推動市場更廣泛及更深入發展。
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亦認為,香港作為亞洲領先國際債券發行中心及全球重要的外匯與利率交易樞紐,具備良好基礎。未來證監會將從流通性提升、市場管理優化及結算效率、推動金融基建電子化及創新產品發展等方向着手,協調各方推動《路線圖》落實。她又指,香港目前為全球第四大外匯交易市場,尤其在美元投資級別債券領域表現突出,發行規模較美國及歐洲市場高出三成,且增長速度持續攀升。她強調,《路線圖》提出的10個具體措施,將有助於提升市場效率和深度,推動香港持續發展成為區內和國際資本的重要橋樑。
梁鳳儀亦透露,未來會擴大固收產品發行規模,提升二級市場流動性,並完善風險管理機制,支持金融機構開發更多元衍生產品,以及持續優化互聯互通。
在市場創新方面,梁鳳儀表示,未來證監會將會跟金管局及內地相關部門,繼續優化各項機制,為國內外投資者提供更高效雙向市場准入,證監會亦正跟市場參與者共同探討,開發一個包攬債券、回購及外匯電子交易平台的可行性,涵蓋以多種貨幣計價產品,同時,亦將支持推出更多互換、代幣化及數碼產品的應用場景,推動金融科技與市場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