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終於知道痛了
良辰/自由撰稿人
看看特朗普那番表態,接受美國媒體訪問時說什麼與中國保持良好的關係符合美國利益,還聲稱美方無意同中國脫鈎。這難道不正是中國一系列有力反制措施,如精準打擊美國農產品、科技產品出口,讓美國相關產業叫苦不迭,讓美國經濟感受到切膚之痛後,才有的「覺悟」嗎?若不是中國堅決捍衛自身權益,以強硬且有效的手段回擊,特朗普會如此急切地釋放這些「友好」信號嗎?他難道不清楚,之前那些無理的貿易戰、科技戰,給美國自己帶來了多大的損失嗎?
不過,在專訪中,特朗普大言不慚地說:「我覺得我們(美中)相處得非常好。我認為與中國合作,而不是將他們擊倒,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強大、更出色。」這話說得倒是輕巧,可此前美國又是怎麼做的呢?不斷加徵關稅,無端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試圖在經貿、科技等諸多領域全面遏制中國發展,這不是要將中國「擊倒」又是什麼?如今口風一轉,說要合作,難道之前的種種惡行就能一筆勾銷?這難道不正是美國那種根深蒂固的傲慢姿態在作祟嗎?以為自己可以隨意切換角色,想打壓就打壓,想合作就合作,中國難道會任由美國如此擺布?
特朗普還補充道:「我們與一個強大的國家(中國)保持着良好的關係。而且我一直認為,若能達成不錯的協議,與中國和睦相處總比對立要好。」這看似誠懇的話語背後,難道不藏着美國的小算盤?美國真的放下那高高在上的姿態了嗎?並沒有!從這番言論中,我們看到的還是美國那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還是把中國視為可以隨意談判、可以按照自己意願塑造的對象。美國難道還未認識到,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各國相互依存,合作共贏才是大勢所趨,而不是一味地搞霸權、搞對抗嗎?
再把目光放長遠些,美國一直以來都妄圖把中國擊倒。可這麼多年過去了,美國到底是「不為」還是「不能」呢?從經濟領域看,中國擁有龐大且極具潛力的市場,完整的產業鏈和強大的製造能力。美國加徵關稅,最終大部分成本都轉嫁到了美國消費者身上,美國企業也因失去中國這個重要市場而損失慘重。在科技領域,中國在5G、高鐵、航天等諸多方面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美國的無理打壓不僅沒能阻止中國科技進步,反而激發了中國加大自主研發投入、突破技術瓶頸的決心和動力。
在國際舞台上,中國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世界各國開展廣泛合作,贏得了越來越多的尊重和認可。而美國四處挑起爭端,搞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其國際形象和影響力不斷受損。這一系列事實難道還不足以說明,美國想要擊倒中國,既是不義之舉,也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嗎?
特朗普及其背後的美國,是時候真正放下傲慢與偏見,以平等、尊重、合作的態度與中國相處了。否則,等待他們的,必將是更多的挫敗與痛苦而已。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