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造 世界首座雙層斜拉-懸索協作體系大橋通車了

近日,位於安徽的銅陵長江三橋正式通車,這是世界首座雙層斜拉-懸索協作體系大橋。大橋全長11.88公里,主跨988米,為公鐵兩用橋。通車後,優化提升了區域過江通道通行能力,也讓全長641公里的G3京台高速安徽段實現全程高速通行。
銅陵長江三橋由銅陵市綜合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中鐵大橋院設計、中鐵大橋局施工建設。
縱觀世界橋梁建造史,大跨度跨江跨海大橋多為斜拉橋或懸索橋。斜拉橋剛度強、承載重,但跨越能力有限;懸索橋跨越能力強,但剛度較弱。銅陵長江三橋公路橋創造性採用斜拉—懸索協作體系,各取所長、「剛柔並濟」,實現了跨度與剛度的「共贏」。「斜拉橋和懸索橋各有所長,同等條件下,斜拉橋承壓變形更小,能保障車輛通行平順性;懸索橋跨越能力更強,更易實現大跨度,而斜拉—懸索協作體系則兼具兩者優點。」中鐵大橋局銅陵長江三橋大橋項目部副總工程師宋海濤介紹道。大橋主跨988米的斜拉—懸索協作體系橋方案,為千米級大跨度鋼桁梁橋在世界範圍內首次採用。該體系既有效利用了懸索橋「一跨過江」的優點,將對通航的影響降至最低,又有效利用了斜拉橋承重強的優勢,將主塔建在岸邊以避開防洪堤壩,有效保障了防洪安全。
在施工過程中,大橋建設者錨定「智造世界一流橋梁」的目標,取得了「首創雙層鋼桁梁斜拉—懸索協作體系」「首創斜拉索和吊索交叉區段的新型構造錯節間錨固」「首創9米智能爬模」等「五項世界首創」「十項工藝創新」,申報專利32項,以技術革新展示中國橋梁智造的新高度。同時,大橋建設始終堅持綠色、節能、低碳、可持續原則,力求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方從設計到施工全過程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淡水豚實時監測,有效落實了143項環境與社會管理計劃措施,創造了和諧的施工環境,其節能減排、低碳施工指標位居國內前列,真正實現了「綠色建橋、建綠色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