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洞見】香港選舉不再是泥漿摔角
香港立法會選舉論壇正以一種嶄新面貌呈現在公眾眼前。過去選舉中常見的泥漿摔角、人身攻擊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候選人間的理性交鋒與政綱比拼。這種轉變究竟反映了怎樣的政治生態演化?
觀察首場論壇可見,五名女性候選人憑藉紮實的地區服務經驗,就人才教育、房屋政策、經濟發展等議題提出具體方案。從人才庫規劃到青年置業計劃,從遊艇旅遊到舊樓重建,討論始終圍繞政策本身展開。候選人不再熱衷於相互抹黑,而是致力於展現各自對民生問題的深入思考。
這種君子之爭的氛圍,部分歸功於論壇的精心設計。從個人政綱介紹、提問環節到辯論發言,嚴謹的流程引導討論走向實質內容。打氣團的制度既營造了熱烈氣氛,又維持了秩序井然。制度設計成功將候選人的注意力導向政策辯論,而非情緒對抗。
對於選民而言,缺乏「火藥」的論壇反而創造了更佳的判斷環境。當候選人之間不再上演攻防戰,選民得以專注於比較各人的政見內涵與執行能力。這種轉變促使選舉文化從「看熱鬧」走向「看門道」,讓選賢與能真正成為可能。
這場靜默的轉型正在重新定義香港的民主參與內涵。政治競爭擺脫惡性循環,轉向比政綱、比能力、比貢獻的良性競賽,標誌著選舉文化邁向成熟。當政策論述成為選舉舞台的主角,不僅有助於市民優中選優,更預示著香港政治發展步入新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