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新措施有助提升投票積極性

良辰/自由撰稿人

當投票時間從14小時延長至16小時,當一個又一個專屬投票站為特定選民量身打造,當院舍外展投票站把投票的便利送到安老院和殘疾人士院舍——這一系列便利新措施,還不足以點燃選民心中那把投票的熱情之火嗎?
投票,本是公民的神聖權利,是民主社會的重要基石。然而,在過往的選舉中,有多少選民因時間受限、地點不便而遺憾地錯過了行使權利的機會?那些忙碌的公務員,在繁重的工作任務下,哪有充裕的時間在上下班途中往返投票站?那些救死扶傷的醫護人員,在緊張的醫療工作中,又怎能抽出時間去履行自己的公民責任?還有那些少數族裔人士,因語言、文化等因素,在陌生的投票環境中是否也曾感到迷茫?更不用說那些入住安老院或殘疾人士院舍的院友,他們本就行動不便,要前往投票站投票更是難上加難。
但如今,選管會推出的這些便利新措施,正正是對這些問題的有力回應。延長投票時間至16小時,這多出來的兩小時,對於那些因工作、生活等原因而時間緊張的選民來說,無疑是一份珍貴的禮物。它讓選民不再因時間的匆忙而被迫放棄投票,讓每一個有投票意願的人都能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這一神聖的使命。
再看那些專屬投票站,10個公務員專屬投票站,為紀律部隊和值班的公務員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他們不用再在忙碌的工作中焦急地尋找投票的時間和地點,只需在鄰近的專屬投票站,就能輕鬆地投下自己的一票。7間最大規模醫院附近的醫護人員專屬投票站,讓那些忙於救死扶傷的醫護,也能在忙碌的工作間隙,履行自己的公民責任。灣仔錫克廟及九龍清真寺附近的少數族裔人士專屬投票站,更是體現了對少數族裔的尊重和關懷,讓他們在熟悉的宗教活動場所附近就能投票,消除了他們因文化差異而可能產生的投票障礙。
而院舍外展投票站的設立,更是彰顯了人文關懷。對於那些入住安老院或殘疾人士院舍的院友來說,在一個熟悉、安全又安心的環境中,按照自己的意願投票,這難道不是對他們尊嚴的尊重嗎?他們不再需要為了投票而奔波勞累,不再需要面對陌生環境帶來的不安和困擾,只需在自己的「家」中,就能輕鬆地完成投票這一重要行為。
此外,在上水、港珠澳大橋旅檢大樓以及香港國際機場設立的鄰近邊境投票站,更是為往返內地及海外的選民,以及在投票日需在該兩個地點值勤的選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這是選管會在選務上與時俱進、精益求精、勇於創新的體現。
這一系列便利新措施,就像一把把火炬,照亮了選民投票的道路;又像一陣陣春風,吹暖了選民的心田。很大程度上能激發選民的投票積極性,讓每一位選民都感受到民主的溫暖和力量。
選民們,讓我們抓住這些便利新措施帶來的機遇,積極行動起來,投下自己神聖的一票!因為,每一票都與香港的未來息息相關。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